【人民政協報】江蘇省宿遷市政協委員駱敏:協同治理織密織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護網

《人民政協報》(2025年11月03日 第10版)
10月的一個午后,在江蘇省宿遷市某中學“省級標準化心理輔導室”里,幾名學生在專職心理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沙盤游戲舒緩情緒——這是宿遷市連續三年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動列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的一個生動縮影。這樣的專業心理輔導室已在全市395所中小學校實現專職教師全覆蓋,并建成41所省級標準化輔導室,共同織就了一張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層防護網。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人是社會治理的核心和根本,而面向人的心理建設是治理的重要路徑之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連接無數家庭,關系國家未來,備受社會關注,加強青少年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社會治理之需。”宿遷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主任駱敏曾長期從事教育工作,遇到過一些令人惋惜的案例,也一路見證和參與教育系統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完善。
近年來,宿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市政協全力護航推動,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月度調度機制,制定“潤心行動”等20條具體措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動連續三年被列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十四五”時期,全市395所中小學校實現專職教師全覆蓋,總數達518名;全面推動學校心理輔導室達標,41所建成“省級標準化輔導室”;對有心理疾病、家庭監管缺失、處于留守困境、受侵害或有犯罪傾向等需要重點關愛的學生進行分類管理,信息匯集到公安系統“慧蕾平臺”,再針對性地共享至衛健、公安、民政、婦聯、鎮村等相關部門和屬地,聯動落實關愛措施;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培訓、全員心理健康常識培訓,通過“家長學校”“家校課堂”等方式定期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聚焦成績焦慮、親子溝通矛盾、手機管理、升學選擇等問題推出《“教子有方”系列情景劇》,并通過官媒和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公開發布,引導家長“泛在式”學習。
念茲在茲,從一名教育工作者轉崗為一名政協工作者,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始終是駱敏最炙熱的牽掛。她不僅持續通過提案和大會發言鼓與呼,還在市政協的支持下,牽頭組建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委員聯盟”,把具有心理學資質和背景的政協委員、心理專家和志愿者組織起來,在市政協協商民主實踐基地“和園”,設置沙盤游戲、鏡子練習、音樂放松等8大體驗場景,打造了群眾身邊的科普教育基地,持續開展青少年健康成長守護行動。今年以來,駱敏等委員已面向青少年及其監護人開展公益講座、體驗研學、科普宣教等活動50余場次,接待心理健康知識咨詢、權益維護指導服務400余人次,開展一對一心理評測、成長咨詢100余人次。
但面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高需求,當前還存在專業水平整體不高、對潛在高危人群監測預警不足、聯動關愛不夠等問題。今年8月26日,宿遷全市教育大會召開,市兩辦印發《關于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和壓實黨委政府的屬地責任、教育部門的主管責任、學校管理的主體責任、相關部門的關愛責任,強調以安全守護為保障,在護身心、保安全、兜底線、強協同上持續發力,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大聯動”工作格局。對此,駱敏深為認同。建議堅持“一盤棋”思想,強化工作統籌和政策協同,健全“防未病”“治欲病”“治已病”工作體系,打造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工作閉環。
具體來說,要夯實“基本盤”,全面提升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的能力水平,打造實操經驗豐富、危機干預水平突出的骨干教師隊伍。要扎緊“防護欄”,強化心理健康監測預警,依托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平臺,科學分析、合理應用測評結果,形成重點關愛人員清單,教育、網信、公安等部門與學校、家庭、衛生醫療機構建立協同機制。要撐起“守護傘”,加快推進農村學校、民辦學校的標準化心理輔導室建設,將衛健、社工、教育、婦聯、團委等部門的熱線和專家資源進行整合,提供“24小時”全天候心理咨詢服務。要守住“生命線”,對有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提供個性化心理疏導和心理危機干預,為遭受欺凌、暴力的青少年及時提供心理創傷干預,檢察機關全面推行未成年人“督促監護令”,法院對發現的心理方面問題應及時向職能部門發出司法建議。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