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報】江蘇宿遷市政協協商助力——“好運宿遷”多式聯運降本增效

《 人民政協報 》 ( 2025年05月14日 第 7 版)
物暢其流,貨通天下,實體經濟才能活力滿滿。今年召開的新春第一會上,江蘇省宿遷市委書記盛蕾提出,要強化對外鏈接,打通出海通道,進一步完善鐵水、水水多式聯運體系,全力推進“631”物流運輸體系建設,加快形成公路、水運、鐵路物流分別為60%、30%、10%的良好格局,著力打造體系更優、運輸更暢、成本更低的“好運宿遷”。
“好運宿遷”勾勒的不僅是物暢其流、宜居宜業的美好愿景,也彰顯著富商安商、美美與共的發展理念。如何構筑物流營商環境高地,為每個創業者帶來“好運”,是包括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在內的共同課題。
“物流業與現代農業、制造業、商貿業特別是臨港產業配套程度如何?冷鏈物流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如何?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物流模式對物流行業有哪些積極作用……”今年以來,宿遷市政協人資環委會同宿遷學院,圍繞“物流新質生產力發展狀況及實現路徑”聯合開展課題研究。課題組通過發放問卷、座談交流等方式在物流企業、園區等了解情況、聽取意見。
與此同時,宿遷市省政協委員將加快寧宿鐵路規劃、推進宿連航道建設等建議帶到省政協全會,為爭取高位推動、完善交通物流體系鼓與呼。市政協經濟科技委聚焦打造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等低空經濟示范應用場景籌備常委會專題議政,農業和農村委圍繞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開展視察調研,提案委把全面推進“水運宿遷”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發展冷鏈新質生產力、賦能農產品物流高質量發展等列入市領導領銜督辦的重點提案,推動提案建議落地落實。
內河水運是國民經濟循環和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宿遷不沿江、不靠海,但坐擁水域面積2330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總面積的24%,水運優勢得天獨厚,且水運成本相當于鐵路的1/3、公路的1/7,以水運為核心的多式聯運的構建,既降本增效又綠色環保。
為此,今年市政協全會期間,民進宿遷市委會著眼宿遷多式聯運資源碎片化、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以全面推進“水運宿遷”高質量發展為題作大會發言并提交集體提案,提出對標國際中轉集拼服務要求,加快推進宿遷保稅物流中心建設,依托京杭現代航運通道和宿連航道聯運轉運通道,升級“一核﹢兩通道﹢多節點”水運大經絡,重構“公鐵水空”立體網絡,加強多式聯運體系規模化、專業化建設,重點打造以運河宿遷港為中轉樞紐的海河江聯運品牌通道,以水為脈編織通江達海新篇章。
當前,隨著“好運宿遷”戰略的加速推進,“東部出海、區域成網、縣市達標、內暢外聯”的水運新格局蔚然成景。2024至2026年間,將投資517.94億元,實施65個水運項目,重點推進宿連航道全線貫通等工程。屆時,2000噸級船舶可由“水上高速公路”直抵連云港海港,臨港產業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