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報】江蘇宿遷市政協聚焦醫療人才隊伍建設深調研廣協商——推動“病有所醫”向“病有良醫”轉變

《 人民政協報 》 ( 2025年07月08日 第 7 版)
“人才是健康宿遷建設的生命線。上午我們觀摩了市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深感現在硬件投入大,床位數不缺,但亟須在人才引進和專科建設上有更大投入,采取更加靈活的人才政策。”
“要抓住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這一難得機遇,通過醫療人才‘組團式’下沉和技術、品牌、管理、團隊的整體輸出,加快形成區域醫療服務‘高地’,推動病有所醫向病有良醫轉變。”
“針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訓周期長、流失嚴重的問題,建議用好用足省定計劃培養指標,落實好定向生畢業后規培期間工資薪酬、養老保險等待遇保障。”
……
近日,江蘇省宿遷市政協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分組討論一如既往熱烈。與會常委與職能部門負責同志有來有往,深入溝通情況、交換意見。
近年來,宿遷深入實施“聯院強醫”“三名”工程等人才引培行動,衛生人才總量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醫療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面對發達地區的人才“虹吸”,高端人才數量不多,基層人才總量不足、招引困難,優質載體平臺較少、承載力弱等問題依然較為突出。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優勢,發力探索醫療人才“引育用留”新路徑,推動醫療人才隊伍逆勢突破、提峰強基,是市委交題、書記點題的重大任務。
為此,今年4月以來,市政協成立由分管副主席牽頭的專題調研組,會同市衛健委等部門開展聯合調研,并赴泰州、臺州、義烏等地考察學習外地人才引進培養、學科專科建設、平臺載體建設、醫教研協同發展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在此基礎上,著眼協同推進高層次人才引育、本土人才培養、基層人才成長提出針對性建議。
“市政協提出抓好鄉村保基本、統籌縣區優中間、推動市級強高端,特別是建議通過建設高能級平臺形成人才集聚效應,匹配現有醫療服務體系,契合當前醫療事業發展階段,將為我們制定出臺《宿遷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供重要參考。”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常委會會議上,“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與會者口中的高頻詞。
2023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衛健委批準江蘇省人民醫院宿遷醫院為第五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針對宿遷肺癌、食管癌、肝癌等發病率高、轉外就醫集中的病種,依托江蘇省人民醫院重點建設以腫瘤、血液病、消化系統疾病、胸心疾病等4大疾病診療中心為核心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去年,江蘇省人民醫院宿遷醫院南院區開工建設,預計明年上半年建成投用。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這支醫療“國家隊”的進駐,改寫了宿遷的醫療版圖,使群眾“大病不出市”的愿景照進現實。
“項目建設以來,手術量和手術難度逐步上升,急危重癥救治能力穩步提升,重點專科外轉患者數量不斷下降。”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參與者、見證者,市政協常委、江蘇省人民醫院宿遷醫院副院長王曉燕既暢談了中心建設帶來的可喜變化,也懇切希望市政協繼續聚焦南院區人才隊伍建設、共建協議落實、中心運營管理面臨的結構性矛盾、體制性問題開展深度調研、持續出謀劃策,促進頂尖專家“駐”下來、先進理念“輸”進來、實操水平“提”起來,切實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
市政協主席卞建軍表示,各位常委要把推進宿遷醫衛事業發展當作休戚相關的“自家事”,既多謀良策,也積極利用資源和人脈,為引進高層次人才和醫技資源牽線搭橋。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